查看原文
其他

周末谈|“官微”该是什么样?

新语 央视网 2024-04-29



先讲一件小事。


来龙去脉很简单,来自温州的老王夫妇在湖州南浔区养殖了60多亩沼虾。不久前,老王采购了几十万元虾苗,在温室大棚培育,却接连几天出现虾苗死亡的情况。3月25日,女儿小王得知情况后,就通过“浙里办”搜索,判断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应该有办法解决,便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留言,咨询是否可以帮忙联系专家。小王上午求助,下午专家就联系到老王进行远程指导,把问题解决了。



为此,“抱着试试看心理”的小王姑娘特意在社交媒体发文感谢,一下子引发了热烈的讨论,“上午求助省厅官微下午专家就来了”话题甚至一度登上热搜榜单。


按常理说,这不值得“惊奇”。之所以成为“新闻”,还是因为这种事太少了,也就难免“见不怪而怪”了。说到这儿,忍不住又要谈一个并不算新鲜但又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:“官微”应该什么样?


近些年,在全媒体的潮流下,各种“政务号”如雨后春笋,各级地方政府、部门、社会组织机构基本上都开了自己的“官微”,成为与专业媒体、自媒体并驾齐驱的一股特殊力量。这丰富了政务公开的方式,增加了便民利民的途径,值得肯定。其中一些政务号办得有声有色,无论是信息发布,还是舆情回应,抑或政策解读,都非常及时、到位,功能日益丰富强大,已成为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
但是,“政务号”的兴起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。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:一是,“心有余力不足”,行动跟不上计划,“官微”陷入“休眠”“僵尸”的窠臼,成了摆设;二是,用行政思维“官方”发布、进行“官微”运营,往往缺乏用户观念,严肃有余,活泼不足,要么机械发布各种文件、通报,要么充斥各种官话套话,完全不注重效果;三是,为“刷存在感”“博眼球”,沾染了营销号的习气,讲究“流量至上”,没有定位,什么火发什么,甚至剑走偏锋,通过“标题党”“洒狗血”等无底线方式吸粉,没一点“官微”该有的严谨。


值得警惕的是,个别地区、系统热衷于搞“年度优秀政务号”之类的评选,将流量多少视作评选标准,却忽视了开设“官微”的本来目标,毫不在乎此项工作的实际效能和老百姓的口碑评价,搞得基层不堪重负。这种“掩耳盗铃”式的“政绩考核”十足就是一个典型的形式主义行为,不仅与群众的需求期待格格不入,也损害了政府机构的形象。



回到最初的问题,“官微”应该什么样?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“官微”这次打了个样。如果你及时呼应群众的诉求,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,为他们出点子、解难题、办实事,群众自然会“粉”你。如果群众有问题时,你装聋作哑,无动于衷,就没人买你的账。


一枝一叶总关情。这不是口号,而是要用行动践行的。我们总讲,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,什么是“急难愁盼”,往往就是“沼虾为什么突然死亡”这种“小事”。对政府部门而言,这可能是小事,但对正遇到困难的群众来说,那就是“天大的事”。我们教育晚辈时总喜欢说: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。这句话对各级政府机构而言,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

“官微”看似一个账号,但又远不止于此,其背后是具体的人和鲜活的灵魂,不仅代表着官方的形象、态度和立场,还应该有人的情感、温度和关怀。只有立足于服务人民、贴近群众,为公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,在与网民沟通交流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,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,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,从而增强“官微”的传播力、引导力、影响力、公信力。



男子隔空猥亵40多名未成年人,为何无人报警?

防村民烧秸秆,干部全天值守,最后还是烧了

  出现这些信号,是肾@你:该歇歇了






监制 | 李绍飞

 执笔 | 原野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编辑 | 单镜宇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 

  审校 | 盼东     

来源 | 央视网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